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——让社区服务更精细******
上海市虹口区嘉兴路街道——
让社区服务更精细(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)
穿上西装、打好领带,86岁的陈可明(化名)显得精神了许多。
“一会儿要去驿站表演节目呀,开心吧!”凑到陈可明耳边,老伴李为梅大声说道。
锁好门,两位老人牵着手,缓步走向上海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。“距离很近,七八分钟就到。这里每天都有活动、有餐食,就像我们的‘第二个家’。”
通过合理布局市民驿站、长者照护之家、社区食堂、智慧健康小屋等,如今嘉兴路街道已形成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,为老年人就近就便提供日托、助餐、助洁、助医等服务。
“2018年11月6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虹口区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考察时指出,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,要把政策落实到位,惠及更多老年人。”嘉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俊说,“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,将持续完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,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。”
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
上午9点,推开市民驿站二楼日间照料中心的门,歌声飘然而至。陈可明神情陶醉,正指挥几位老人排演。一旁,李为梅举着手机,为他们拍照留念。
去年,陈可明罹患阿尔茨海默病。儿女不在身边,李为梅一人照顾老伴。“得亏有这市民驿站,不然真熬不住。”李为梅说。得知市民驿站开设了日间照料中心,老两口几乎每天都来,“早上8点半来,下午4点离开,有护理员全程带着做手指操、表演节目,老陈还在合唱队里当起了指挥。”
老伴有人照护,李为梅也有了空闲时间,跟着几个老姐妹跳起了扇子舞。
在虹口区,市民驿站赢得了众多老年人点赞。“现在每个街道都至少建有3到4个市民驿站,为老年人提供日托、助餐、助洁、助医等服务。”虹口区养老服务发展中心主任王青介绍,各街道把最大的市民驿站作为枢纽式的“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”,形成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。
“现在我们街道有12个社区助餐点。不管从街道的哪个小区出发,10分钟内就能吃上热乎饭。”没法出门的时候,李为梅会申请上门送餐。
嘉兴路街道着力推进为老服务精细化。“以市民驿站嘉兴路街道第一分站为例,驿站的诊所增加了多个中医养生项目;日托所增加了热疗床、智慧养老设备。”刘俊说,“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‘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’要求,我们将优化服务供给,分类提供养老保障、生活照料、康复照护、社会救助等适宜服务。”
探索“管家式”养老服务
之前,80岁的罗阿婆家里用的是砖砌的浴缸。随着年龄增长,洗澡越来越费劲,特别担心摔着碰着。
利用嘉兴路街道开展适老化改造契机,与罗阿婆结对的养老顾问潘海峰帮老人递交了浴室改造申请,拿到3000元补贴,并全程代办相关手续。之后,施工队进场施工,一周多时间就改造完毕。
在虹口区,像潘海峰这样的养老顾问已有474名。虹口区进一步打造“管家式”养老服务,制定服务清单。
“我们在市民驿站、居委会设置养老顾问点,对街道的高龄、独居、失能老人开展排查摸底,组织282名志愿者、网格员与养老顾问一起逐户上门问需,并与上千位有需求的老人结对。”刘俊介绍。
29岁的潘海峰是嘉兴路街道飘鹰居委会的老龄事业专职干事,自兼任养老顾问以来,共与54位老人结对。说起养老顾问为老服务的事,他如数家珍:飘鹰花苑小区中心处新改建了花园、增加了健身器材;一些居民楼入口新建了无障碍坡道……
虹口区还积极推动养老顾问点从市民驿站向居民区延伸,并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和社会组织作用,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助餐、助浴、陪医就诊等一对一上门服务。
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‘采取更多惠民生、暖民心举措,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’。”虹口区副区长章维表示,将采取更多措施持续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健全关爱服务体系
下午,72岁的周平峰在市民驿站旁的和平公园内快走2公里。一圈下来,他直奔公园西侧的室外智能体测仪,根据提示音熟练操作。不一会儿,身高体重、体成分、静态心率等指标已测出。
前不久,一些老年人向嘉兴路街道办事处反映:“在公园里锻炼完,能不能有个仪器检测一下身体情况?”一套多功能室外智能体测仪定价10多万元,还要协调公园提供安装空间,单凭嘉兴路街道的力量,解决难度大。
嘉兴路街道着力推进党群服务阵地融合发展,统筹协调驻区单位、“两新”组织、志愿者等力量和资源,共同为辖区群众解难题。最终,区绿化市容局、区体育局、街道办事处等单位党组织共同发力,促成室外智能体测仪落户和平公园,并由志愿者队伍负责日常维护。
开展互助养老,是嘉兴路街道健全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的又一举措。
嘉兴路街道推出“老伙伴计划”,由228位低龄健康老人结对上千位有需求的老人,通过上门探访、情感支持和参与社区活动等形式开展互助服务。
市民孙东娣与5位高龄老人结对,每天都要挨家挨户走一趟,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。
“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‘建设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’。我是有52年党龄的老党员,也要出一份力。”孙东娣说,现在提供互助服务,等自己高龄时也能享受这种服务,“我觉得这也体现了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。”(人民日报 记者 刘士安 方 敏)
英国小伙瑞思的春节假期:带着“山西胃”环游中国******
(新春走基层)英国小伙瑞思的春节假期:带着“山西胃”环游中国
中新网太原2月4日电 题:英国小伙瑞思的春节假期:带着“山西胃”环游中国
作者 高雨晴
“我热爱在中国的生活,在这里可以体验新事物,环游中国。”北到山西,南至云南、广东,在中国工作生活这几年,英国“90后”小伙瑞思(Rees)打卡过30余座城市。
今年春节期间,瑞思再次踏上旅程,前往中国南方,他想趁节假日多走走看看,用脚步感知多元中国。
山西人喜欢食醋,这让长期生活工作在山西的瑞思有了一颗“山西胃”。“当我在中国各地旅行时,总想在吃的东西里加几滴山西老陈醋。”
26岁的瑞思来自英国,现在是山西太原理工大学的一名外籍教师。儿时,偶然从纪录片中了解到中国,自那时在他心中便种下一个“中国梦”。
20岁那年,瑞思有机会来到中国旅行。时隔两年,他受邀到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参加暑期教书项目,由此开启他在中国的生活。
瑞思来中国三年有余,今年是他在中国度过的第三个春节。除夕那天,他入乡随俗,在其宿舍门口挂上对联,还给自己包了顿饺子。“我知道中国人喜欢吃饺子,我也很喜欢,因为饺子的馅料、味道和质地多种多样。”
喜欢研究美食,更热衷于旅行,每逢假期,瑞思都会奖励自己一场旅行。今年春节也不例外,瑞思早早就做好旅行攻略。
“以往,我都会特意去一些历史悠久或风景优美的城市。”瑞思说,今年他选择“南下”,到厦门、东莞、深圳、香港,与朋友一起享受假日时光。
在广东,瑞思被当地的大型工业园区深深吸引。“想到儿时拥有过的很多中国制造的东西,都可能生产于此地,就觉得很神奇。”到了香港,他感受到中西合璧的城市文化魅力。
边走边看,边感受边分享。所到之处,瑞思都习惯用文字或视频记录下来,将其在中国各地的所见所闻,发布在社交平台。“我非常喜欢与他人分享我看到的东西,希望他们能通过我来了解一个不一样的中国。”
近几年,他都将旅游目的地锁定在中国境内。武汉、长沙、上海、苏州、重庆、大理……目前他游览过的中国城市超过30座。
在山西,瑞思也打卡过不少地方。2022年夏天,他参加山西卫视的一档沉浸式体验类节目,以体验官的身份,走进大同、朔州、晋中、临汾等地,从多个领域深度感知山西。
在山西大同,瑞思和当地村民一起晾晒黄花。 山西广播电视台供图“一直以来,在我印象中,山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省份。”瑞思告诉记者,从这次体验中,5G炼焦技术、绿色发电厂等,让他感受到山西“新”的一面。
谈及居住地太原,瑞思表示“很高兴能留在这里”。平日里,他很喜欢逛当地的汾河公园,如今,沿河岸骑行已成为他的日常爱好。瑞思说,“在这里生活几年,让我更加了解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,以及当地的传统文化。”
中国农历兔年已至,瑞思有三个心愿: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,为自己的学生努力工作,继续把山西介绍给世界。(完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|